编程随想:一名中文互联网极客
早期能自由上网的技术圈人大多都知道他吧,看了他的经历后我还是挺佩服的,因为人家在技术上本身是挺强的,但又不止于此,还普及自由民主的观念,推倒高墙。这样的人是孤单的,但值得我们去了解,因为他是先行者。
早期能自由上网的技术圈人大多都知道他吧,看了他的经历后我还是挺佩服的,因为人家在技术上本身是挺强的,但又不止于此,还普及自由民主的观念,推倒高墙。这样的人是孤单的,但值得我们去了解,因为他是先行者。
方舟子写的疫情封控放开后,普通人该怎么做的文章,比较全面,也会纠正一些常见的误解,值得看看:
消毒。这条对于预防新冠传染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新冠病毒从体内出来以后很快就会死亡,不用担心新冠病毒从外面飘进来,进行消杀完全没有必要。
发烧了要注意散热,要少穿衣服、少盖被子,让体内的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中国民间有一个很不好的习俗,发烧了就穿厚衣服、盖厚被子,包得严严实实的,号称捂出汗病就好了。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发烧对身体本来没什么害处,“捂汗”导致体内热量散不出去,反而会得热病,有生命危险。
现状是:
方舟子:各地的医疗系统会逐渐都崩溃掉的,这是意料中的,重演2020年国外情形。中国浪费了三年时间,连ICU床位、呼吸机都没有扩充,把经费浪费在测核酸、建集中营、消杀、防护服上。即使现在终于不顾面子进口mRNA疫苗,也来不及了。应该立即大量进口Paxlovid,尽量减少重症。
美国当前的新冠死亡率降低是以此前百万人的死亡为代价,更是大规模mRNA新冠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的结果。
大陆主要接种的是灭活疫苗,几乎没有mRNA疫苗。因此,当前的新加坡数据不能简单照搬代表中国大陆的疫情现状。不引进mRNA疫苗,免疫落差迟早要经历绝大多数人的感染填补,而其后果并不一定乐观。
再分享几篇防备的文章:
感染新冠病毒后,即便是最高危的人群,大部分结局也是自愈且不留后遗症;反过来说,最低危的人群也有一少部分会出现重症乃至死亡。不管对于哪一类,退烧药和感冒药都改变不了病毒感染的病程:既不会缩短病程,也不会预防重症和死亡。这些药物的作用只是让人们暂时舒服一些而已。对于这样的情况,一般人一盒药也就够了,一家人也不过按照人口数量和组成买几盒就可以,家里有小孩可以再备一份儿童专用的,没必要囤一堆。
那么不囤感冒药,应该囤什么药呢?答案很简单:药是用来治病的,有什么病就该考虑囤什么药。疫情高发期间,常规的就诊势必会受影响,看病取药都会比较麻烦。那些依靠药物维持病情稳定的患者保持用药的连续性就非常重要。
App 开发者柳毅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文章,有看书、听音乐,以及他们做的 App 获得 App Store 推荐的故事,挺喜欢这样自由平淡的叙述的,当然他们也是成功的,是很多创意工作者理想的状态吧。不过作者最后的心得还是挺启发人的:
有个朋友和我喝咖啡的时候问我生活有没有什么变化,我告诉他完全没有。确实是没有,我是每天都过的很开心的人,没有过多的欲望,不去羡慕别人,知道自己要的是怎样的生活。这些外部激励能短暂的带来精神上的刺激,过了之后还是能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方舟子在去年底西安疫情期间做的一期 YouTube 节目的文字稿,现在正值上海疫情困难的时期,这次疫情也几乎传遍了中国,上海人民的苦难经由网络的传播大家也都感同身受,所以很多人都开始为后期的防控提前做准备,那么看看这篇有先见的文章再好不过了。感谢方舟子老师。
开发者图拉鼎开发的两个优秀的软件,我都用了下,体验非常好,在同类软件中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翘楚,可以极大提升使用电脑的效率,然后新年开工还有优惠活动,今天是最后一天,感兴趣的可以看下。
Manico:2013 年发布,为 macOS 设计开发的一个小巧易用的 App 快速启动和切换工具,目前在维护状态;
PasteNow:2021 年发布,为 macOS 设计开发的剪贴板工具,通过增强系统级剪贴板的体验,让日常使用处理文本或其他各种工作时更高效和便捷,仍在不断开发。
他们请喜欢阅读的朋友分享自己2021年看过的好文章,并且给出了推荐的理由,我觉得还挺好的,看看对不同的人而言关注和影响的是什么,能构成一个对社会多维度的了解,然后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仔细阅读下也是种享受。如果感兴趣了还可以继续关注他们后续征集的系列文章。
非常天才的一个音乐制作人,最近听了他的几首歌都非常喜欢,特点是曲调优美,忧伤中带点激昂,可能是比较契合我现在的心绪吧;另外就是动听婉转的女声,听着也很享受。几首代表作 Faded、Sing Me to Sleep、Alone、Darkside 我都挺喜欢的,可能在审美方面,大家的欣赏品味都趋同吧。
新语丝上关于着凉与感冒的科普,能纠正很多人的看法:
现在,科学界对着凉与感冒的关系已经基本清楚:普通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导致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寒冷的环境能促进感冒的发生(通过增强病毒在体外的生存时长、增加病毒感染的机会、降低呼吸道细胞对病毒的免疫力等),但着凉本身和感冒基本无关。
文章主要是从研究的历史的角度来讲的,看着还蛮有意思的,能知道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论证的充分性。如果仅仅是想看科学道理的话,还可以看方舟子之前写的这篇短文“感冒”并非“伤风”。在生活中经常碰到跟朋友的一些观念看法不同的时候,这时哪怕你用尽全力恐怕也无法说服对方,因为观念可能是根深蒂固的。比如你拿这篇讲着凉与感冒的关系的文章给朋友看,他可能未必看得进去,更不要说认同了。但我觉得这种科学地看待问题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就是不轻信盲从,而借由科学的方法可以获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