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中国的圣女贞德”
纽约时报对秋瑾女士发的讣告,可以很快地了解她一生的概况,关于她的更多细节,还可以看之前分享的一篇:晚清女性迷什么样的“爱豆”?
附方舟子评论:《纽约时报》这段时间在补发当年漏发的杰出女性讣告。今天发的是秋瑾,很长的一篇介绍。但说秋瑾现在被认为是中国的贞德,莫名其妙,谁这么认为了?说秋瑾在厦门出生和长大也是错的。秋瑾在福建云霄“七先生祠”出生,也在云霄住过几年。当时她的祖父当云霄厅同知,儿子、儿媳跟着去。云霄有秋瑾故居。
纽约时报对秋瑾女士发的讣告,可以很快地了解她一生的概况,关于她的更多细节,还可以看之前分享的一篇:晚清女性迷什么样的“爱豆”?
附方舟子评论:《纽约时报》这段时间在补发当年漏发的杰出女性讣告。今天发的是秋瑾,很长的一篇介绍。但说秋瑾现在被认为是中国的贞德,莫名其妙,谁这么认为了?说秋瑾在厦门出生和长大也是错的。秋瑾在福建云霄“七先生祠”出生,也在云霄住过几年。当时她的祖父当云霄厅同知,儿子、儿媳跟着去。云霄有秋瑾故居。
作者讲蔡锷护国战争的始末,入于史又能出乎史,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以古鉴今:
蔡锷才能无比自豪的宣称“军人不党”,可当时的革命党,对此却不予理睬,只管推动民转党,使民国向党国转化。
如作者所说,我相信共和的精神,已终成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尽管后来的历史表明还有些摇摆不稳定。
历史的细微处,也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是近代史,真是众说纷纭。关于这段历史和人物,较全面和公允的评述,还可以看看十年砍柴的文章 回首已是百年身——纪念1916年去世的三位大人物 。
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新书选摘,我觉得先有了解才能够接近,也才谈得上关心。而关注这一主题,有时从泛泛的意义上讲,我想就像是在关心自己的爱人、亲人、朋友等。
同时分享几个相关文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后记,作者的新书访谈。
吴思先生先从历史的层面勾勒出中国当前的发展状态和走向,然后以一个学者的眼光对国家各个方面的进步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这些当然不只是于当政者言,也是关注社会的公民需要了解,并用来衡量发展状况的指标。
关于中国当代的历史坐标和未来走向,吴思之前还有篇展开更详细的讲述。
一本书《知识的错觉》,讲了从进化的角度,人处于群体中的认知途径,那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思维,即便是科学事实也无法校正。看完这个就会对跟你意见相左的人抱同情之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