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如何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的
纽约时报这篇讲中国汽车出口的文章简明扼要,汽车是大众消费品,了解下行业现状还挺有意思的:
- 多年来对电动汽车的投资获得回报
- 以大幅折扣倾销过剩汽油车
- 关税能否让中国慢下来?
纽约时报这篇讲中国汽车出口的文章简明扼要,汽车是大众消费品,了解下行业现状还挺有意思的:
因为在科技行业工作,所以对硅谷的一些名人有些了解,之前也听说他们有的支持特里普,那主观猜测应该是跟复杂的政商关系有关,这篇作者列出了一些要点,让人可以一窥其要害:
特朗普的科技支持者对此有不同看法。他们与过去的垄断者如出一辙,声称自己是激进的进步人士的受害者,这些激进人士希望对该行业进行过度监管。对他们市场力量的限制威胁着他们业务的增长,并挑战了他们的基本信念,即技术进步本身就是好的。
方舟子讲瓶装水,估计很多人都对此没有认知,看一下挺好的。虽然考虑到便利性,人可能不会立即有行动上的改变,不过有这个意识了以后,改变是渐进的:
所以,瓶装水不管是从健康的角度,还是从环保的角度,都不是好东西。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放心喝自来水,特别是中国自来水可能不如美国那么安全,很多人不敢喝。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里对自来水进行过滤。大的冰箱现在都带过滤系统,也可以在水龙头装一个过滤器,实际上就是过一个柱子,定期换一下就好了。这种方式比喝瓶装水更健康、更便宜、更环保。瓶装水唯一的好处就是方便。但即使外出要带水,也不一定要带瓶装水,完全可以用金属水瓶或可以反复使用的硬塑料水瓶装自来水或过滤过的水,这样做也更环保。
看过几遍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虽然也不太能看懂吧,但还是挺喜欢的,总觉得书里边的哲学会映照进我们生活的现实,纽约时报这篇文章对作者生平的经历介绍还挺简略到位的,可以简单看一下:
1983年,昆德拉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表示:“我一生的抱负是将最严肃的问题与最轻盈的形式结合起来。轻浮的形式和严肃的主题相结合,立即揭开了我们戏剧的真相(包括发生在我们床上的戏剧、历史大舞台上演出的戏剧),以及它们可怕的微不足道。我们体验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分享一篇讲抑郁症患者的故事,虽然看完了我也不太懂,但我知道我自己这两年有些抑郁加深的症状,然后周围也有一些朋友有抑郁,不管怎样,理解是第一步,然后才能说疗愈吧。
我只能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抑郁,为什么会抑郁到可以去自杀,我没有答案。心理医生帮我分析,是因为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矛盾加注在我身上,父母对我寄予很高的希望,我却觉得我父母对我的期待和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几乎完全不吻合。
我直到第一次自杀才被确诊为严重的抑郁症和自杀冲动。在这之前,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抑郁症,别人也没有跟我讲过我有“看上去很闷”之类跟抑郁症相关的表现。
李长青医生写的长篇文章,他之前就写过国人对空调使用的担忧,现在这篇更全面系统了。至少就我身边的人来看,大家普遍还是“畏寒”的,正如作者所说的:
要破解这样的行为,需要全社会在文化层面做长久的纠偏工作。
希望一点一点从影响身边人做起吧,影响到了就是进步。
Nvidia 这几年的发展如日中天,可以看看它的故事。作为成功者他的演讲推崇的一些品质似乎很常见,但大概由这些人说出来才更有说服力吧,不管怎样实践出真知,可以借鉴下:
在你的旅程中,帶上一些我犯過的錯、有過的經驗。希望你們能謙卑的面對失敗,承認錯誤並尋求幫助。你們將承受實現夢想所需的痛苦和苦難,並做出犧牲,致力於有意義的生活,衝刺你們人生的事業。
最近蒋医生过世了,只有在墙外才能看到众多人的悼念,年轻一代知道蒋医生的人应该不多了,像蒋医生这样的知识分子在任何时候都是稀少的,可以看看他的故事。
早期能自由上网的技术圈人大多都知道他吧,看了他的经历后我还是挺佩服的,因为人家在技术上本身是挺强的,但又不止于此,还普及自由民主的观念,推倒高墙。这样的人是孤单的,但值得我们去了解,因为他是先行者。